:::
見證分享 同工 - 九十週年記念特刊 | 2004-03-15 | 點閱數: 1429

謝仁芳執事

蔡培火字崑培,號峰山,北港人,生於西元1889年5月22日。

六歲時(1895年)日本佔據台灣,其父兄曾参與反抗工作,被逼逃回大陸,因大陸難度日,大局穩定後,後遷回鹽水,其兄長參與基督教佈道工作,十三歲的他很快就學會羅馬字,成為虔誠的基督徒。

 

1906年他考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,畢業後分發在公學校任教。1914年因參與日本板垣伯爵發起的「同化會」,被繫獄而解聘教職,這是他投效台灣民主運動的開始,因而結識林獻堂。

這段時間,他了解到台灣被日本統治後,因語言的障礙與政令的不平等,文化知識越來越落後,所以極力推展長老教會的羅馬拼音。由於他的聰明,將標準的閩南語言發揮的盡善盡美。

1916年4月得到林獻堂先生的資助,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理科攻讀,順便照顧林家子女兼任指導老師,所以林家子女受其影響很深,後來林攀龍與其妹林關關都成為虔誠的基督徒。

蔡培火留學日本期間,經常進教會聚會,由於牧師的介紹認識日本開明派政治人物,並積極參與台灣留學生抗日運動,成為林獻堂先生的左右手。
    
1920年3月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,4月25日在日本東京接受植村正久牧師洗禮成為正式的基督徒。當年東京台灣留學生成立「新民會」 與「東京台灣青年會」二百多人借用東京麴町富士見町教會聚會,討論「六三法案撤廢運動」。

三月畢業後,任新民會幹事。1923年加入文化協會,協助林獻堂推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活動,長達十四年歲月,1927年台灣文化協會分裂,蔡培火與蔣渭水另組「台灣民眾黨」。
    
蔡培火篤信基督教,一生致力羅馬字運動;光復後看見本省人與外省人語言不同,產生許多誤會,因此希望藉著它曾經輕鬆學會的羅馬字母,來拼音台灣白話文,不過被當時政府強勢查禁。他曾擔任過國民政府立法委員、行政院政務委員,1965年任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董事長。晚年擔任台灣紅十字會會長,1983年過世。
    
大正十三年(西元1924年)及連續三年,台灣文化協會在霧峰萊園舉辦夏季學校。學科中有「宗教」聘台北日本基督教教會牧師上與二郎擔任,蔡培火擔任「科學概論」「人生我觀」講座。參加人數達三百多人,程度最高有北京大學,最低公學校。
    
昭和七年(西元1932年)林攀龍先生留歐回國後,謝絕台北帝大教職,由林獻堂、蔡培火等先生擔任顧問,著手組織「霧峰一新會」,其宗旨「清新之氣,再造台灣」。會址在中正路276號(現在的中正大樓),會歌由蔡培火用白話字編寫:

一、「霧峰地土好  灌沃亦周到  豪華非所望  重在氣節高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進步由教育  幸福公家做  大樹根底在  風雨掃不倒。」

二、「庄內土地井  冥日在擤泉  水源既然深  清新昧變換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願咱中兄姐  仔細檢點看  生活若合理  親像日上山。」

三、「台灣美麗島  天氣好圖書  道處大牆壁  因禾總傾頹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公事請關心  祖業免荒廢  竭誠倡自新  霧峰一新會。」

主要教師有:呂磐石、溫成龍、林猶龍、林金生、林培英、李崑玉(霧峰教會傳道師)、莊垂勝、吳素貞、曾珠如、楊碧霜、楊桂英、吳帖(林正方母親)等。

他熱愛台灣,與獻堂先生為台灣奉獻一生,從他所作一首白話字詩「咱台灣」就可看出一切:「台灣,台灣,咱台灣,海真闊,山真高,大船小船的路關。遠來人客講汝美,日月潭、阿里山,草木不時清趒趒,白苓絲過水田,水牛背脊烏秋叫,太平洋上和平村,海真闊,山真高。」

在我們教會中與林獻堂先生來往最為密切的可以說是李崑玉傳道師,其他如賴其昌長老、魏來傳長老、潘瑞和執事和楊東波先生等在日記中也經常提到。

他們一群是協助蔡培火先生推動白話字的大功臣。從1927年10月21日起在日記中就常提到李傳道師的名字,茲將李傳道師的經歷做一個簡略的報告:

李崑玉傳道師,生於1880年。夫人吳秀花生於1886年,二十四歲與李傳道師結婚。李傳道師1914年台南神學院畢業,曾被派往岩前、關子嶺、白水瀧三個教會,接著到鹿港、頂山腳、恆春、善化、新市、永康、土庫、霧峰(1931~1936)等教會牧會,1948年逝世,享年六十九歲。



出處:「霧峰教會設教90週年紀念特刊」p43頁

教會奉獻專戶

帳號:5852-5108-2348-00
戶名: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中會霧峰教會
銀行:彰化銀行   銀行代號:009
( 轉帳通知 必註記姓名或電話,若未填寫將以"有志奉獻"註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