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謝德賓 長老
松年團契的參加,是五十五歲以上的兄姊,才可以;都漸漸上了年紀了,團契的活動,比較不會像年輕人的團契那樣,充滿活力、多采多姿,可是,教會裡面的團契,重點是要造就契友,借著活動、彼此學習、扶持,得靈命成長,有豐盛的生命。
所以,不管是少年團契、青年團契、婦女團契、夫婦團契(如:活水、葡萄樹、鶼鰈…….等),各團契都有適合該年齡層的活動;但不像一般的團體(社團),只為了活動而活動,一般團契在活動中都有唱詩、禱告、短(專)講、分享、勉勵…….等安排;那麼團契會不會例行地作這些程序,而忽略了重點(靈命造就、得豐盛的生命等)?
為了讓契友們有更高的參加意願,為了讓聚會生動活潑,想了很多方法(或說是花樣),當然也要花些費用來佈置場所、準備些點心等,這都是好的,只是有時候,領導的同工,忽略了聚會的重點,又怕所安排的聚會,不夠熱鬧(人多)、不夠精彩、不如他人所安排的,所以漸漸地落入有如吃、喝、玩、樂味道的聚會;久而久之,教會的團契,被視為和一般的社團差不多,團契的領導同工,對自己的屬靈操練,就漸漸忽略了。
藉著教會九十週年慶祝,思考、比較一下團契生活的今昔,讓我教會的各團契,在今天多元的社會大環境下,創造精緻、活潑,讓契友多蒙造就,蒙 主喜悅的團契生活。
記憶中,小時候上主日學開始,教會只有詩班(聖歌隊)、青年契和婦女宣道會,不像現在有各年齡層的團契,主日學從幼稚班、白話字班(羅馬字班)到聖詩班、聖經班,是小朋友學習教會生活的重要階段。
大約國小畢業後,繼續上初中、高中或職業學校的少年,差不多是主日學中的聖詩、聖經班的少年,就開始參加詩班(聖歌),青年團契,女孩子一樣參加詩班、青年團契,還不是參加婦女宣道會,因為那是有家庭的主婦,就是上了年紀的婦女才參加的;未能繼續上學的少年,大多念完了聖詩、聖經班之後,為了工作或許也有一些些自卑的心理,漸漸地只來參加主日禮拜,而少參加詩班和團契了。
當時,團契的活動單純,大多是寒暑假的時侯,舉辦冬令營、夏令營等活動,在營會中唱詩歌、團體遊戲、培靈等,讓參加的人,在輕鬆當中不失靈命的造就,也因為大環境中,教會是營會的帶動者,許多的民謠、團體活動,成為團契的專用,許多年輕人,喜歡來參加。
當今,這些團契的特色,被一般社團套用,甚至更有聲有色,而淡化了教會的團契活動,反過來,以為我們的團契也要想一些方法來吸引人來參加,而忽略了甚麼是我們的重點、我們的目的,帶動者變成模仿者,而忘了“無論做什麼事,都是要榮耀 神,要造就人”直得我們省思。
當今世代邪惡,要儆醒、謹慎,在屬靈的爭戰上,靠著大元帥 主耶穌,也要我們受操練、裝備,作 主耶穌的精兵,那無論是團契的參與者,是團契的事奉同工,都善用 神所賜的恩賜,讓團契是大環境的創造者、帶動者,也是契友們彼此靈命長進,得豐盛生命的團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