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賴明強 長老
不管是期待或者是習慣,在每個星期天的早晨,我們總會往教會的方向走去,而在當你踏進禮拜堂之際,總會有一句熟悉又親切的問候『平安』,然後 親切的遞上一份週報,在週報的內頁總會習慣的附上一份「耕心」。
同樣的一份週刊卻有不同的感觸,有人是非常期待這份週刊的到來,原因是週刊的故事內容很動人,但也有人卻有不同的意見,理由是他對看書沒興趣,一看到書就想睡覺。當然,每個人對此週刊都有不同的感受、不同的見解,只是在眾多的故事中你是否有所感動。
前些日子與家人在閒聊中,內人問我一個問題:「從「耕心」的故事中可以感覺到他們教會充滿了愛與關懷,故事總是那麼動人,為什麼在我們教會卻感受不到他們所說的那種愛與關懷呢?」難道 真的是我們的教會沒有一顆關懷別人的心(關心)呢?還是我們關懷的心早就關閉起來了(關心)呢?
記得以前在參加青、少年團契時曾經玩過一種遊戲『小天使』,這是一個藉著遊戲來關心你的另一個契友(小主人),在遊戲當中身為小天使的身分必須不能曝光,身為小主人的也無法得知自己的小天使是誰。而你在關心一個契友之時,同時也有一位契友默默的關心著你。
也因如此 我們會用心去的觀察自己小主人的欠缺,無論是在生活上,或者是在信仰上,並且適時的給於安慰與鼓勵,藉著書信的傳達、藉著彼此的關懷的心,使整個團契活絡起來,當然也可從其他契友的口中獲得一些消息的交流。
曾幾何時,我們都已漸漸地長大了,對於以往關心的種種事物全然丟在腦後、深鎖心底,那份關懷別人的心,已經在心中慢慢的塵封,不再被開啟。難道就『平安』二字就可以代替對每個人的關心嗎?
我想是不夠的,因為人總是希望被重視的,被關懷的,即使是簡單的幾句話,即使是拍拍肩膀、握個手,他所給人的意義是不同的。或許我們太內向、或許我們不夠主動,或者是我們放不下身段,但主耶穌不是曾經為他的門徒洗腳嗎?那我們還有什麼好放不下、有什麼好顧忌的呢?
『肢體相結連』教會就像一顆大樹,樹木長大了必定會分枝,枝與葉是相連的,枝幹有如各個團契,每個團契有不同的功能,各個團契間的運作無非是要使團契更茁壯,然而要如何使團契更茁壯呢?
無非是彼此相連,要相連就要有良好的互動,有良好的互動,團契便會成長及茁壯,就在彼此互動之間也使教會更堅固。會友們彼此有聯繫,有互動,不也是能夠使這個教會更加活絡、更有活力嗎?
其實 其實我們經常在期待,期待別人能夠給我們什麼,希望別人能夠如何的對待我們、服事我們,只是當我們在期待、在等待的時候,是否你也想曾想過,我為這個教會、這個團體付出過什麼?當我們再埋怨別人都不關心你時,請問 你又曾關心過誰了呢?每當教會有節慶、有活動時,又有幾個能站出來說:「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呢?」
就在今年的父親節的前夕,內人在想是不是該買份水果給他父親,然而他的隨口一句話卻觸動我的心『今年不送的話,明年可能就沒機會了』。
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「早知道就…」,只是當人們在說這句話時都為時已晚了,一切都來不及了,那麼我們為何不趁著有機會的時候努力去做呢?或許我們會說自己的能力有限,但我們如果我們沒去做,又怎知能力有限呢?
記得聖經上有這麼一個故事故事,一位主人即將出遠門,就依五千、三千、一千的金錢分發給僕人去管理,結局如何相信大家都知道,或許我們會覺得那位主人太苛刻,或許那位主人不近人情,不過 換個角度來想你將會發現,其實 上帝是希望我們能努力去做,不管你做得如何,只要盡力就行了,而不是要你坐著推拖。
『與高興的人一同高興,與悲傷的人一同悲傷』,教會是一個愛的團體,當你憂傷、當你快樂的時候,總會有人默默的在旁邊陪伴你,尤其是在婚、殤之時更顯得明顯,只是不知你是否已準備好?不單單只是星期日到教會「坐」禮拜,而是要將上帝的愛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。
雖然我們沒有天使的容貌,雖然我們的口才不及牧師,但我們的言行將是上帝最佳的代言,我們的一舉一動將會影響人們對上帝的觀感,這一切端看我們如何去做。
你在看我嗎?你還在看?請先放下手中的東西,拿起話筒,撥個電話給你的家人、打給你的契友,道聲『平安』,聊聊近況,讓你的關心、也能讓他感受到有人在默默的關心他。
天使是上帝的使者,他們更是上帝派來保護我們,照顧我們,雖然我們看不到也摸不著,但他像風一樣,我們卻能實際的感受他的存在,尤其當你在生病或著情緒低落時最能感受,也是最需要的時刻,你有多久沒有問候你身邊的好朋友了呢?
願 我們都能成為上帝在地上的天使,將上帝的愛傳送到我們周圍的每隔個角落…
關心…關懷別人的心
關心…關閉深鎖的內心
你…選擇什麼?
明強 2004.8.24